《祢真偉大》Day03

《祢偉大的救恩》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16)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五8)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John 3:16)
But God demonstrates His own love for us in this: While we were still sinners, Christ died for us. (Romans 5:8)
But God demonstrates His own love for us in this: While we were still sinners, Christ died for us. (Romans 5:8)
分享:來到分享的第三日,最好就是重溫耶穌的救贖吧!「當我想到,神竟願差祂兒子,降世捨命,我幾乎不領會,主在十架,甘願背我的重擔,流血捨身為要赦免我罪。」我們可能因宇宙浩瀚讚嘆神的偉大,但當我們思想到神竟願為我們而死 —— 這位創造星辰的主親自來到人間、承受羞辱、掛在木頭上、流出寶血,為的是赦免我們的罪,那種無法理解的恩典,使我們不只驚嘆,更要俯伏敬拜。
《約翰福音三16》提到「神愛世人」,但愛得這麼深,又有誰能想像?祂不是因為我們可愛才愛我們,而是「在我們還作罪人時」,祂就已經愛我們、為我們死 (參羅馬書五8)。歌詞中「我幾乎不領會」不是謙虛的詞句,而是靈魂面對恩典時真實的反應。神的偉大,不只是能力上的震撼,更是愛裡的深不可測。耶穌是萬王之王,卻選擇成為「受死的僕人」。祂受釘,不是因無能,而是因祂甘願。祂流血,不是偶然,而是出於救贖計劃。全能者的偉大,不單止在乎祂的創造,更在乎祂願意為世人而死的愛。
美國有一位囚犯原是幫派成員,在監獄中偶然聽見《祢真偉大》這首詩歌時哭成淚人。他說:「我不知道這位神是誰,但我知道到有一個神願意為我死,我想認識祂。」後來,他在獄中信主,如今成為一名服事更生人仕的牧師。耶穌的代死就是如此的震撼、偉大!
作者Carl Boberg在發表《祢真偉大》時曾這樣說:「如果我的神是死在十字架上又復活的神,那麼這首詩歌將在世界各地傳唱。」但在那個時刻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首詩歌會改編成如今全世界基督徒口中所唱的那首著名讚美詩歌 * 。的確,耶穌「為人死、為人活」這震撼的真理與愛,值得全世界的人同來稱讚頌揚!
約翰斯托得牧者 (John Stott) 曾這樣寫:「當我們面對十字架時,我們可以同時對自己說:『是我做的,是我的罪使祂上了十字架;也是祂做的,是祂的愛把祂帶上了十字架。」(As we face the cross, then, we can say to ourselves both, ‘I did it, my sins sent Him there,’ and ‘He did it, His love took Him there.) # 這一切,不是情緒的煽動,而是神救恩真實的核心。當你再唱《祢真偉大》第二節時,不妨安靜問自己:這十架對我,意味著什麼?
反思:十字架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故事、一種習以為常、還是一份深刻的愛?我們有否真正活出「因祂而赦免、因祂而活」的人生?
禱告:偉大的主耶穌,每當思想祢的十字架,我們的心無法平靜。主啊,我們不配,卻因祢的愛被接納;我們本該滅亡,卻因祢的救恩得以重生。願我們不只是感動於祢的愛,更願意以行動、以順服、以敬拜活出感恩的生命。主啊,祢真偉大!我靈要歌唱,直到見祢榮面之日。以上禱告,奉主耶穌得勝的名求,阿們。
* 1907年,一位名叫曼弗雷德 (Manfred von) 的德國貴族在愛沙尼亞讀到這首瑞典詩歌,深受感動,便將其翻譯成德文,並迅速在德國流行。1912年,詩歌傳入俄國,被翻譯成俄語並配上新的俄國曲調,在當地廣為傳唱。1925年,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位教授古斯塔夫 (Gustav Johnson) 也曾將詩歌翻譯成英文,卻未能引起廣泛關注。直到英國人斯圖亞特海因 (Stuart K. Hine) 在烏克蘭服事時,受到親身經歷的感動,改寫並翻譯了這首詩歌,才使其以全新的英文版本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廣為流傳至今。
# 出自《基督的十字架》(The Cross of Christ) 一書。
Posted in 2025CGM01